CMS程序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CMS程序网 > dedeCMS程序 > 正文
帮我解释一下答案吧,感觉答案错了????
帮我解释一下答案吧,感觉答案错了????
提示:

帮我解释一下答案吧,感觉答案错了????

问:成本法下收到现金股利时什么时候冲减投资成本,什么时候确认投资收益?

答:成本法下,投资企业收到被投资企业分派的现金股利时,基本处理原则是:投资企业按应享有的份额,确认当期投资收益。投资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现金股利超过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具体作法是:
先比较投资后应收股利的累积数和投资后应得净利润的累积数,分下面两种情况处理:
①投资后应收股利的累积数>投资后应得净利润的累积数时,先计算投资后应收股利的累积数减去投资后应得净利润的累积数的差额。然后分以下两种情况处理:
A.如果这个差额大于以前已经冲减过的投资成本数,计算应冲减的长期股权投资数:



应冲减的长期股权投资数=(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损益)×投资持股比例-投资企业已冲减的投资成本
借:应收股利 (实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倒挤)
  长期股权投资 (应冲减的长期股权投资数)

B.如果这个差额小于以前已经冲减过的投资成本数,计算应恢复的长期股权投资数:
应恢复的长期股权投资数=投资企业已冲减的投资成本-(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损益)×投资持股比例
借:应收股利 (实收股利)
 长期股权投资 (应恢复的长期股权投资数)   
贷:投资收益 (倒挤)
②投资后应收股利的累积数<投资后应得净利润的累积数时,应全额恢复以前冲减过的投资成本
借:应收股利 (实收股利)
长期股权投资 (以前冲减过的长期股权投资数)   
贷:投资收益 (倒挤)

国民储蓄和投资可以不相等吗
提示:

国民储蓄和投资可以不相等吗

投资=储蓄 是国民经济均衡时才有的,或者说是一种模型。。。如果不相等,就不均衡,现实中往往是不相等的。

国民储蓄不是放在银行就算了,银行是要贷款出去的...投资钱往往来自于此,正因为如此,银行才是融资机构。所以你列出的“私人总投资”计算重复。

----以下参考了他人的解答,请参考---
西方经济学中有这样一个说法:储蓄和投资对等。不少人就开始疑惑了,实际投资和实际储蓄一定相等吗?既然收入一部分是消费一部分是投资,或者说一部分是消费一部分是储蓄,但是储蓄和投资是一回事吗?难道到存银行了的钱是投资?

针对这些问题,理财师分析说,现实生活中,投资和储蓄是不相等的。

至于西方经济学中所说的投资和储蓄相等是两部门模型状态。就是,整个社会不存在政府,不存在别的国家。整个社会就只有企业和家庭。企业从家庭购买生产资料,付给家庭钱,企业将买来的资料进行生产,卖给家庭,家庭把钱给企业,企业赚到的钱要给工人工资。家庭的钱一部分用来储蓄,一部分用来消费。储蓄的钱被用来贷给企业购买生产资料。此时,投资是一个外生变量。就是说短时间是不变的。因为影响投资的最重要因素是利率,既然不存在政府,也就没有利率,所以投资数额短期不变。等于储蓄。

进一步扩展到三部门模型,就是加上政府。政府是收税的,而政府收的税变成政府支出,我们在交税后,扣除消费的部分用于储蓄。由于政府可以改变利率,所以投资数是会变的,变少。因为利率相对于企业来说是成本。利率越高,企业生产成本越高。还有就是存款准备金制度,就是每个银行必须把一定数量的钱存在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所以很显然存进银行的钱相对我们来说不是投资,相对银行来说银行把钱贷给企业,属于投资。这种投资实际上又不是投资,因为它是构成一项负债,而不是作为企业的股东。

储蓄和投资不是一回事。因为储蓄是漏出量,投资是注入量。数量上也不等。